叶建基将砖墙当做画布,用墙绘装点美丽乡村。
叶建基团队的墙绘作品。
建设美丽乡村
大学生在行动
开篇语:
日前,根据广东扶贫英模郭建南的真实事迹改编的电影《南哥》(海外片名为《平民英雄》)在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式。这部以乡村扶贫英雄为主人公的主旋律电影,不仅得到了世界各国发行商的青睐,成功实现全球发行,还在近20家国内外权威媒体中刮起了“平民英雄”旋风。
在广州,“南哥”这样的平民英雄并不鲜见。他们在城市里读完大学以后,回到家乡,或自主创业,或担任村官,用自己所学,开创自己的事业,反哺自己的乡邻。
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并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“三农”工作队伍。这些新时代的“南哥”,正是建设中国美丽乡村的新生力量。
目前正值毕业季,本报从今日起将连续推出五位新时代“南哥”的故事,他们的职业选择,也许会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有所启迪。
统筹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
文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叶碧君、黄蓉芳
图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波
初识墙绘:站在脚手架上完成“处女作”
近年来,因为网友们曝出的一组组“颜值爆表”的乡村风光照,位于广州市增城区的大埔围村成了“网红村庄”。而频频出现在这些风光照中的,就有叶建基的墙绘作品。
今年24岁的叶建基是大埔围村人。两年前,从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毕业的他,决定回到不足千人的大埔围村创办艺术空间。两年间,他将村里的墙体当画布,既美化了乡村,更成就了自己的事业,还带动了乡邻就业。如今,他的墙绘团队年收入逾70万元。今年4月,他的工作室还被评为增城区农村青年创业示范点。
在大埔围村大埔路41号,一座两层高的红砖房伫立在一池荷花莲叶后,二楼外立面的墙绘让人印象深刻:浩瀚宇宙中,一位穿着白色宇航服的宇航员极力伸手,想触摸在他眼前的月球。这里就是叶建基的工作室,“工作室取名为π艺术空间,就是寓意无穷无尽的想象力”。
叶建基说,他从小就喜欢翻看美术书和画册,上学后,他的美术天赋逐渐显露,不时得到美术老师的表扬和鼓励。进入高中后,他报名参加美术培训学校,并最终顺利被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录取。
在大学学习阶段,叶建基接触了不少画种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创作,越发坚定日后要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,并期盼自己能尽快拥有实践机会。
很快,叶建基便迎来了机会。2015年初,增城1978文化创意园内一幢4层高的厂房墙体招募画师,兴趣满满的叶建基经朋友介绍接下了该项目。可是,此时的他既没有墙绘经验,也没有帮手。冷静过后,他拉来高中好友、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的张子林做帮手。
没有墙绘经验,两人就用最“传统”且“笨”的方法,将眼前这面约350平方米的大型墙体“画布”划分成上百个小格子,一一做好编号,再花上4天半的时间在脚手架上来回走动,完成整个墙绘作品。“当时一整天站在12米高、相当于4层楼高的地方,”如今已经是他的创业伙伴的张子林回忆道,“我们只好强迫自己不去看地面,但双腿还是止不住地颤抖。”
就这样,两人完成了墙绘“处女作”,也是至今为止增城区内面积最大的室外墙绘作品。
创业不易:盲目扩招公司遭遇重创
“在村里创业就类似于失败了,你应该到外面去闯荡。”当叶建基第一次告诉父亲他想回乡创业的想法时,父亲叶伯如撂下这一番“狠话”。面对父亲的不解,性格内敛的叶建基没有做出任何解释,只是暗下决心要用行动令父亲认可。
“之前曾考虑过在1978电影小镇或小洲村建立工作室,但是后来觉得回村创业也不错。”叶建基说,由老房改造的工作室减轻了租金负担,乡音乡亲使创业氛围更温情,更重要的是,来自党和政府的支持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。
叶建基说,当时增城各村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“美丽乡村”建设,大量文化墙项目正招募合作伙伴。幸运的是,他的工作室也受到邀约并参与到正果镇蒙花布村的项目。他回忆说,那次的文化墙项目约有300平方米,在村子七八处地方同时设计施工。叶建基表示,文化墙的创作难在设计图稿上,需要结合当地元素,针对不同乡村的人文特点进行创作。“那几天几乎不眠不休,幸好我们撑下来了,不仅保证了质量,还赢得了口碑。”
随着项目量的增多,工作室开始扩招画师人数。孰料,盲目扩招和管理经验的缺乏,公司遭遇了第一次“重创”。“2016年下半年,我们一次招了十几位画师,不久,这群新员工就因琐事发生口角,导致内部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。”叶建基说,同时,施工项目的资金回笼又出现问题,甚至连当月的员工工资都发不出,缺口近5万元。无奈之下,叶建基和张子林用信用卡预支,每人各承担一半风险才度过危机。
“创业初期还吃过不少不签合同的亏。”叶建基说,那时,基于对合作方的信任,加上一些施工项目难度较小,施工期短,很多时候没签合同就直接施工了,结果,经常遭遇拖欠施工款。
渐入佳境:年收入逾70万元
叶建基痛定思痛,决定重新调整团队人员,稳定“军心”。同时,他又将目光瞄准创新墙绘的创作方法,探索不同墙体、画种技法、绘画工具和材料等新的表现形式,以增强初创公司的竞争力。2017年底,叶建基和团队完成增城第一幅大型3D地画。尽管团队没有画大型3D地画的经验,但他们仍在一周多的时间内边学边做,完成了整体设计和施工,竣工后因效果逼真,成为当地一处旅游景点。
目前,叶建基团队的业务涵盖了乡村文化墙、教育机构以及商业餐饮场所的墙绘项目,月均接项目量8~10单,年收入逾70万元。
经历过“人才危机”的叶建基深知人才支撑的重要性。从去年10月开始,他的π艺术空间与广州大学松田学院合作建立实习实践培训试验点,每个周末让感兴趣的美术系在读学生来到工作室,由公司员工进行实践培训。通过考核后的学生以实习生身份,在周末有偿参与施工项目,积累相关经验。
“目前,已经有5名在读学生进入我们工作室实习,今后,我们还将在学校的学生会挂牌成立协会,由学生自行运作,为墙绘艺术创作输送人才。”他认为,这种模式可在各地高校复制。“这些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学生日后回到各自家乡,还能成为我们在当地的驻地画师。”
对话:
“同学比较羡慕我现有的小成绩”
广州日报:为什么选择回乡创业?
叶建基:因为家乡建设环境好了,我也是本村人,就想用大学所学的技能和知识回馈家乡。而且,现在网络可以搞定一切,把工作室定在农村是完全可行的,毕竟这个不需要门面,都是接单后才去实地施工。
广州日报:家人和邻居最初怎么看你回乡创业?
叶建基:他们会觉得这么多年来,辛苦供我读书,是希望我能到外面闯荡一下,在大城市里面打工,或者成为美术老师。我在村里面工作,乡亲邻居最初也会说闲话,说我整天在家里究竟在干什么。现在他们的看法都改变了。
广州日报:万一创业失败了怎么办?
叶建基:从来没有想过会创业失败。因为每做一步,每接一个项目,都在思索着下一步应该怎么做。
广州日报:会羡慕那些在城市工作的同学吗?
叶建基:暂时来说,同学还比较羡慕我现有的小成绩。
五号楼工作室出品
人物 小档案
姓名:叶建基
家乡:广州增城增江街大埔围村
毕业院校: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工艺美术专业
毕业时间:2016年
创业项目:创办π艺术空间和广州锐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承接乡镇文化墙建设、教育机构以及商业餐饮场所墙绘项目,2017年年收入逾70万元。